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既能够有效缓解资源能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也能够加快补齐绿色发展短板,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绿色增长。
11月9日至10日,在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17绿色生产与消费国际交流会上,与会专家们纷纷就工业绿色发展与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等问题展开讨论。
绿色制造正是要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的局面,发掘新的绿色增长点,形成工业发展新动能。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介绍,我国近几年在绿色相关政策、制度、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去年国家标准委批准成立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化总体组。
当今时代,物质相对丰富,消费需求发生深刻变化,消费者诉求由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转变,由关注产品基本功能,向关注产品绿色、舒适、健康转变。产品标准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绿色环保性能,涉及产品本身是否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成分;产品在设计、生产和消费中是否注重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产品包装是否易于分解;产品使用后可否回收利用等。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单位GDP能耗及单位GDP碳排放等逐年都有明显下降。王燕表示,下一步,工信部还将加快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完善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到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绿色标准;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加快制定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依据标准评价发布一批绿色产品名录;不断完善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和财税支持政策,服务绿色生产和消费。
文章来源:
绿色制造亟待有标可循、有标可依